出生于“中国食用菌之都”福建省古田县的“80后”叶滔是一名“菇二代”,留学归来后,他曾辗转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地,持续探索如何将小小的菌菇培育成现代化的大产业。
第二届广东乡村振兴金融论坛日前在广州举办,主题为“村镇银行的改革与发展”,会议由广东乡村振兴金融研究中心主办,来自中国人民银行、暨南大学、金融业协会等专家围绕村镇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问题,献计献策。
近年来,山东刘杜镇党委、政府通过党建引领,引进优质甜山楂树苗,免费发放给农户,逐步扩大种植面积,形成了规模化产业。
自200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,一批批有理想、有知识的大学生来到西藏。他们服务于乡村振兴、固边强边等领域,极大助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。
这些年,贵州积极探索“旅游+”的多业态融合发展形式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持续擦亮“多彩贵州”文旅融合新名片。
青杠坝村以组织凝聚力构建“红色走廊”、以产业增效益构建“金色走廊”、以文明树新风构建“绿色走廊”,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动力。
在高密的乡村沃野,活跃着一批像刘莉这样的致富带头人,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兴农故事,成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“共富合伙人”。
随着市政工程需求萎缩、电商低价竞争加剧,传统花木产业步入“瓶颈期”。面对挑战,颜集镇以创新“开题破局”,鼓励花木种植户自主研发高附加值品种,打造“一户一品”特色种植方式,这座“中国花木之乡”在转型升级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
从2023年参赛村队为20支,到2024年达62支,再到今年增至108支,“村超”保持了红火势头,而榕江县也借力走出了一条以“农文体旅商”融合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。
在乡村旅游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下,“三曼”村找到了破题关键——将传统傣族村落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,从而实现从“观光式”旅游向“体验式”生活的转变,并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。
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、精准信贷服务等举措,为宁波打造乡村振兴市域样板注入强劲动能。
3月18日,在重庆市垫江县鹤游镇分州古城,一场以“春日桃花跑”为主题的马拉松活动拉开了第三届桃花节的序幕,该活动以创新的“赏花+运动+集市”模式,将分州村的“春日颜值”转化为亮眼的“经济产值”。
近年来,田林县立足资源气候条件,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,建成年产2000万棒级全产业链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,助力乡村振兴。
近年来,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充分利用退役军人人才资源,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参与村级发展,带动乡村产业发展,推动乡村治理,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工作中发光发热,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为着力破解农村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难题,在黑水镇党委、政府带领下,安玉玲强化党建引领,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模式。